top of page

有所本的上海菜飯

記得上次吃到喜歡的菜飯是在中山堂旁,開了超過一甲子年歲的隆記,可惜在2018年歇業了。 那菜飯是以豬油把青江菜跟生米炒過後入鍋燜煮,那種燜出來飯黃、菜黃的醜版,外觀雖不討喜,但米飯裡吃得到菜香,兩者你儂我儂,有老上海常民味。


只是說來好笑,我既非江浙移民後代,為什麼會對上海菜飯有感情呢?我想一方面情感面的因素,二十年前開始跑(美食)線,上海菜飯是我認識江浙菜的開始,成了一種印記,認定了那火侯與滋味。


另一方面是理性面的因素,我認為菜飯並非不能與時俱進,而是必須有所「本」地改,不能遠離初衷,而這「本」是什麼呢?就是讓豬油的脂香與菜香滲到米飯裡,而這需要時間,現代餐館要求節奏快、效率高,時間就是金錢,要花時間的食物格外顯得奢侈,與平價的菜飯顯得反差大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老菜逐漸消逝,取而代之的不是工夫菜,而是做足表面工夫的菜。


(左)某新版菜飯、(右)點水樓小芥菜菜飯 近十年來,現代餐館說為保持葉菜翠綠好看,而有了「新版菜飯」,把炒過的葉菜、加入一點剁碎的家鄉肉末,拌入已經煮好的白飯,紅綠白相間,好看是好看,實則是一款 #類炒飯,無法彰顯菜飯本質。


(左)某不修邊幅的家常版菜飯、(右)點水樓小芥菜菜飯 也因此,如今在點水樓能嚐到飯黃、菜黃的小芥菜菜飯,感到格外珍惜。而這菜飯也並非照本宣科,比照另一家葉菜不修邊幅的家常版菜飯,就可以看出點水樓身為中高價位的餐館,把小芥菜剁得細碎,菜飯黃綠參差,有餐館該有的細緻度。


(左)加料版菜飯(右)點水樓小芥菜菜飯 此外,為了提高客單價,有些店家便幫上海菜飯加持,例如在原本菜飯上鋪炸小魚,藉此增加酥脆口感與價錢,使上海菜飯變得熱鬧。 而點水樓冬季菜單上的上海菜飯還擺了㸆菜,這是將「寧式㸆芥菜」跟「小芥菜菜飯」兩道菜合而為一,點一道菜就吃到兩道菜的精華,可說是畢其功於一役。因為苦味菜越來越少,或者改良得越來越不苦,因此有機會吃到苦菜便覺得幸運,雖非炫目大菜,然而口味老老實實,反而成為當天餐桌上眾人的第一名。


「寧式㸆芥菜」用的是大心芥菜尾段,常用來做衝菜的那個部位,要削掉外皮又不能削到太細或削斷,可要花上一些時間。而菜飯用的則是小芥菜,與㸆菜味道又兩相呼應。再配幾道盆頭菜,就是安靜的一餐。

「栗子紅棗燜羊肉」選用來自澳洲的帶皮小羔羊肉,只取用羊腩及前腿約4-6公斤的肉。


波特菇如手掌大,菇肉肥厚,常用於西餐,波特菇黑色菌褶裹粉油炸,乍看之下像鰻魚皮,做成「椒鹽波特菇」很有風味。


「涼拌香萵筍」,台灣多稱萵筍為菜心,口感爽脆。

「精饌極品佛跳牆」(單人),以老母雞高湯為湯底,使用黃酒、干貝、鮑魚、海參、栗子、百果、台灣本地黑毛豬肚等配料。


餐後不妨來份花蓮無毒栽種的伊粢米做的年糕,質地吃起來比甜年糕更柔軟。點水樓說,這款原本只是過年年菜,然而過完年後,賓客仍不斷指定要吃,最後就成了固定菜單。 我幼時過年愛吃年糕,現在年歲大了,為了吃年糕,還要忙乎拌麵糊、起油鍋,我寧可上點水樓,吃一小片解解饞,不甜膩,省事又開心。 本次用餐點水樓南京店

地址: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61號

電話:02 8712 6689 本文刊載圖片、文字、影像、影片均受著作權保護,未經授權同意,不得複製、轉載、存取修改本網站內容或提供第三方使用於商業用途,若有相關需求請務必來信詢問。

Email:csarah1127@gmail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