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星洲日報專欄】雨天添胡椒,暖胃又暖心

全文詳見 http://www.sinchew.com.my/node/1770246

雨天添胡椒,暖胃又暖心

圖文|陳靜宜(台灣飲食專欄作家) 位於八打靈再也的順發記,對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一家店。首先,它是由在地飲食作家林金城帶路,是我在馬來西亞吃到的第一個早點,他會帶我去的店家絕非泛泛之輩,而我也確實在嚐到了順發記的豬肉丸粉後,對多層套腸與濃香胡椒湯驚豔不已,之後它成了少數不是當地人帶我去吃,而是由我帶當地人去吃的店,每次也都能讓對方頻頻點頭讚好。

其次,我出版的《啊,這味道》新書封面中,淋黑醬油的男主角,就是順發記的老闆阿發。我觀察到黑醬油,在馬來西亞華人食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凡舉肉骨茶、炒粿條、福建麵、檳城滷麵等都有它的蹤影。一次順手拍下一瓢如瀝青般濃稠,滴落碗中的黑醬油照片,讓出版社舉手贊成,無異議通過做為書的封面。

一看到阿發的豬肉丸粉,很多人就能直覺喊出「三間庄」。一點也沒錯,阿發的父母生了九男三女,他的六哥與七哥,就曾跟在三間庄豬肉丸粉裡做過工的人學手藝,而他幫著哥哥做了七年後,自立門戶開業至今已有十八年了。 三間庄既非地名也非店名,指的是現今吉隆坡茨廠街大家購物中心後方,近百年前人們對那一區普遍使用的稱號。當時三間庄前有攤豬肉丸粉十分受歡迎,遠近馳名,攤子後來雖然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,不過然而以肉碎、燒腸、肉圓組合成的豬肉丸粉範本卻留傳了下來。而以百分百豬瘦肉打成的肉泥,經過冰水急速冷卻後硬化,成了色偏灰白、口感細緻,軟中帶點彈牙口感的方形肉圓,更是其中經典代表。

之後凡是依此範本的豬肉丸粉店家,都會自行加上「三間庄」幾個字,彷彿自成一家流派,阿發卻不用此加持,靠自己走出一片天。他除了延續三間庄作法外,還加入自己的創意——在湯頭上,把大骨湯改成胡椒豬肚湯;在配料上,有肉圓、豬肚與粉腸。這些食材不假他手,豬肚新鮮而無雜味,洗得乾乾淨淨,口感柔軟又彈脆,點上小辣椒醬油是為絕配。粉腸則扎扎實實套了三、四層,鼓漲得像胖手指。

在台灣,得要上特定館子才有機會吃到套腸,嚐到了還能跟別人炫耀上好幾天;而在馬來西亞街邊的小檔口就能嚐到,真是幸運,話說回來,順發記就位在幸運茶餐室裡,不知該說巧合還是註定呢。

不只這樣,半肥瘦豬肉的燒腸是天天現做,捨棄塑膠繩,而以香蕉繩分節綑綁,再以炭火燒烤,一方面不易燒斷,一方面也不致產生危害健康的物質,燒腸泛著微微油光,入口隱隱碳火味,滋味真好。而以大蔥炒過的肉碎會再瀝除油汁,留香不留油,無論是乾撈或湯款都各有風景。

阿發堅持不買市售胡椒粉而是自行研磨砂拉越胡椒粒,以保純度,加入了現磨胡椒粉後的胡椒湯,湯色如泥,又濃又香,辛香氣息在口中忽前忽後、忽遠忽近,真讓人癡迷,熱天裡喝上幾口便開始冒汗,一發汗就快活。

他還會依據天氣調整用量,「若是雨天,胡椒就下重一點,因為胡椒可以暖胃。」或許來客匆匆,少人感受差異,然而阿發這點心思,真是暖胃也暖心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