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七年之約,2023年末的台馬四手聯彈

這應該是馬來西亞首屆米其林名單公布後,首位來台正式進行餐飲交流的店家——同為米其林入選餐廳的Akâr主廚Aidan與高雄薩瑪小館主廚陳楷為,日前在高雄薩瑪小館舉行四手聯彈。 緣起於兩人同為日本辻調理師專門學校同學,七年前便許諾要合作餐會,陳楷為今年已經到過吉隆坡客座,這次換Aidan來台,雙方的期盼終於如願以償。


這次四手聯彈的菜單,雙方菜色交互穿插,套餐中有3道來自Akâr,其他來自薩瑪,馬來西亞的辛香料或調味刷足存在感。讓我想起自己從蔥薑蒜的世界裡,初初進到馬來西亞時,也深深著迷於活潑奔放的香料與辛辣,或許阿為也是如此吧。


本次菜單

鮑魚|海膽|阿吉卡


透抽|赤味增|黑米

布里歐|腰果酸奶|魚子醬

布里歐的蓬鬆度表現得非常好,用魚子醬表現鹹、腰果酸奶表現堅果香與微酸,咖央醬的香與甜是其中的密碼。 -咖央(kaya)醬:盛行於印尼、新馬。可能起源之一,來自於葡萄牙人把甜蛋醬帶到馬六甲,後演變成在地化的抹醬,咖央醬必須光滑如絲綢,不能有疙疙瘩瘩的結塊,為此要朝同一方向、等速攪拌才行。 鴨蛋、班蘭葉、椰漿、椰糖隔水加熱製作,早年家家戶戶會在家製作咖央醬,我當地朋友童年記憶之一就是煮咖央醬,不同店家配比不同,各有特色。吐司是西方產物,西方會抹草莓醬、奶油,而馬來西亞不盛產草莓(只見於金馬崙一帶),咖央醬便替代了果醬的角色。


*鮭魚|胡麻|婆羅果

林楷為以高雄岡山涼麵、蔥燒拌麵為靈感創出此菜,把鮭魚作成條狀作為一道開胃冷前菜,其中加入了馬來西亞的居林果。


-居林果(Buah Kulim):取名源自於馬來西亞吉打州南部的居林鎮,一種原住民食用的果實,我在檳城根(Gēn)餐廳也曾品嚐過,敲開果殼,果核嚐起來帶有黑蒜香氣,氣味很迷人。


*生醃干貝|花椰菜

比較明顯、銳利的辣感,讓人秒醒,用鹽發酵、烘乾再磨成粉,撒在干貝慕斯上,干貝慕斯可抹在西米露炸餅上吃。

-馬來西亞椰奶、椰油,彭亨州與砂拉越辣椒:選用淺橙色辣椒,香氣與辣感鮮明明亮。


*薩索雞|南瓜|蝦仁

此道是薩瑪小館陳楷為在馬來西亞客座時,品嚐仁當與叻沙所得靈感啟發,而運用於此菜上。 -仁當、叻沙:仁當緣起於印尼米南加保人,是盛行於印馬的綜合香料,仁當牛肉曾在2011和2017年兩度被CNN評比「全球50大美食」的第一名。叻沙也是一種綜合香料,此處用的叻沙是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很常見的咖哩叻沙。


*峽灣鱒|臭豆|燴羹

-臭豆:臭豆是印、馬常見蔬菜,馬來西亞華人作法常用來油炒,菜色有:參峇臭豆、四大天王等。滋味帶點酸味,雖名為「臭」,吃的時候不臭,事後上洗手間時尿尿或便便時會有氣味,台灣人喜歡用臭豆腐測試外國人的接受度;馬來西亞華人則喜歡用臭豆測試外國人的接受度。


Sorbet


*振聲鴨|參峇醬|野菜(華人薑飯)

用鴨油與此三款薑烤飯,還有振聲鴨做的鴨賞,鴨油包覆每一粒米飯,晶瑩透亮、氣味優雅。 -南薑、芒果薑、沙薑:在飯裡使用三款馬來西亞薑,沙薑與南薑經常出現在咖哩、沙嗲醬裡。


*伊比利豬|姬松茸|甜菜根

-馬來西亞櫻桃:在甜菜根裡加入馬來西亞櫻桃,目前產量不多,口感偏酸甘味,反而適合入菜,櫻桃中和甜菜根的土味。


*鴨肉

-黑芥末籽(Black Mustard)油:印度、馬來人咖哩裡常會用到黑芥菜籽,是一種常見香料,用來拌葉菜。


蜜桃|百香果|魷魚|


*雞蛋糕|軟糖|可麗露

-可可、檳城香草(vanilla):馬來西亞常見糕餅「雞蛋糕」出現在這次餐後甜點上,不過並非傳統做法,是以馬來西亞可可豆萃取的可可脂取代乳製品,並加入檳城香草,過去多由印尼進口,現在馬來西亞也開始種植香草了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